市監局執法人員深入漫川古鎮餐飲后廚,仔細查看食材存儲、操作流程等相關情況。
市監局執法人員在楊地鎮商店檢查食品保質期、儲存條件,筑牢安全防線。
本報記者 張 英
6月11日,山陽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在法官鎮的一次突擊檢查中發現,黃家店村一商店銷售的農資種子已失效變質。這些本該在田間播撒希望的種子,卻成了損害農民利益的隱患。
發現問題后,縣市監局迅速行動,于次日立案調查,依法對經營者洪某某啟動處理程序。這起案件,僅是近期山陽縣農村假冒偽劣產品食品違法行為集中整治過程中查處的典型案例之一,彰顯出當地嚴抓農村市場監管的決心。
農村產品一頭連著田間地頭的生產,一頭系著千家萬戶的餐桌。“吃得安全、用得放心”是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基本訴求。
今年以來,山陽縣市場監管局堅持把深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作為提升市場監管工作質效的“突破口、切入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集中整治部署要求,聚焦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制售假劣肉制品等突出問題,靶向發力開展專項整治。通過一系列扎實行動,把集中整治工作轉化為辦好群眾身邊實事的生動實踐,全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農村產品食品安全連著群眾的身體健康,也關系著大家的日子過得踏實不踏實。我們要用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把好農村消費安全關,守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山陽縣市場監管局局長楊小平說。
在全面排查的高壓態勢下,更多潛藏的食品安全隱患被逐一揭開。執法人員將檢查范圍擴展至農村食品加工與銷售環節。市監執法人員聯合公安局環食藥大隊,對肉制品生產經營主體進行了深入排查。
排查中,執法人員發現王某某干鮮凍品百貨店存在嚴重問題。貨架上色澤誘人的鹵肉制品看似新鮮,實則暗藏玄機。當事人在銷售鹵肉過程中未履行進貨查驗義務,未建立進銷臺賬,且不按照規定標明所售鹵肉品名、生產日期、保質期等商品信息銷售分裝鹵肉制品。更為嚴重的是,檢查發現當事人有涉嫌用非鹵牛肉制品冒充牛肉對外批發零售行為,且經營額數額較大,涉嫌犯罪。該局遂于當日將案源線索移交縣公安局依法辦理。
縣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王紅衛介紹:“我們在日常監管中,對于這種不履行基本義務,甚至涉嫌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絕不姑息。集中整治行動,就是要全面清查此類問題,讓農村市場的食品產品質量得到切實保障。”
據悉,集中整治行動聚焦食用油、肉制品等食品,農資、建材等重點產品,緊盯農村集貿市場、流動攤販聚集區、校園周邊小賣部等關鍵區域,尤其在春耕秋收、節假日等重要時段加大監管力度。工作中,不僅對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全覆蓋排查,嚴厲打擊無證無照經營行為,還深入生產銷售各環節開展穿透式檢查,同時發揮監督抽查作用,加強網絡銷售監管。此外,山陽縣還將通過精準幫扶,助力農村市場主體提升質量管理水平,并廣泛開展質量安全宣傳,讓消費安全意識深入人心。
目前,集中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累計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825家,排查問題138個,責令整改125家,立案查處13起;檢查重點消費品經營主體328家,排查問題10個,責令整改6家,立案查處5起,向縣紀委移交案源線索7條,辦理“嚴查農村市場存在假冒偽劣、“三無”產品,損害群眾利益問題”“打擊計量作弊”等“一領域一實事”7件,得到政府和群眾的認可與稱贊。
隨著集中整治的持續推進,當地農村食品產品安全防線將不斷筑牢,農村群眾的生活品質也將得到更堅實的保障。楊小平說:“整治農村食品產品安全不是一陣風,我們要建立長效機制,徹底解決問題。也希望鄉親們積極參與監督,大家一起把農村市場秩序維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