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以來,全國夏糧小麥自南向北陸續成熟收獲,在廣袤的田野上,聯合收割機轟鳴穿梭,無人機精準植保,烘干設備高效運轉……記者從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了解到,供銷系統通過創新服務模式、整合資源要素等,構建起覆蓋“三夏”生產全過程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注入強勁動力。
6月18日,河北石家莊晉州市周家莊鄉北捏盤村農戶駕駛聯合收割機收割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梁子棟攝)
精準施策 暢通夏收“最后一公里”
在山東青州,由8家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組成的“青州市供銷合作社農業機械服務聯盟”,調配各型收割機、播種機等農業機械90余臺(套)穿梭于麥浪之中。
湖北省老河口市供銷合作社通過統籌全市50余家農機專業合作社、100余支農機隊伍及380臺(套)大型農機設備,建立起覆蓋全域的服務網絡,采取“歇人不歇機”作業模式,日作業能力達3萬畝。
針對跨區作業農機手面臨的加油難、休息難等問題,中農集團在湖北多地加油站開設“夏收供油綠色通道”,提供24小時服務,同時還設置了“農業用油定點服務站”,為跨區作業農機手免費提供洗澡、停車、飲用水等暖心服務。湖南省桃江縣供銷合作社推出的“柴油優惠+農機驛站”組合服務,為過往農機手提供免費休息、路線咨詢、證件代辦等服務。
6月18日,在江蘇連云港市連云區的中央儲備糧連云港直屬庫糧食收購作業區,工作人員用傳輸機傳送小麥入庫。新華社發(王健民攝)
科技賦能 打造糧食產后“安全鏈”
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青供銷合作社的智能化烘干設備正高效運轉。據介紹,供銷合作社的烘干設備采用全程機械化作業,從過磅到入庫僅需8小時就能達到收購標準。
河南、陜西、山西等小麥主產區的供銷合作社系統也積極行動,依托為農服務中心的烘干倉儲設施,為農戶提供“一站式”服務。為了解決夏糧搶收后的儲、運、銷等難題,5月上旬起,中國供銷集團所屬中國供銷糧油有限公司在湖北、江蘇、安徽等地率先啟動收購。中國供銷糧油有限公司倉儲業務負責人介紹,截至6月中下旬,供銷糧油公司已啟用10余個糧庫、13個碼頭,累計收購小麥10萬余噸。
6月8日,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揚州市農科院),農民在田里起水稻秧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孟德龍攝)
全鏈服務 賦能夏種田間管理
在江蘇泰興,供銷合作社組建的“農技服務專班”活躍在田間地頭,為農戶提供從麥收到夏種的全鏈條技術指導。河北省各級供銷合作社發揮農資供應主渠道作用,提前簽訂供貨合同,依托銷售網絡在重點鄉鎮設立1.8萬多家直供網點,采用“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模式,及時送肥到村到戶。
陜西省供銷合作社系統依托各級農資聯盟,構建“儲備足、配送快、質量優”的保供網絡,全面啟動“三夏”農資保供工作。陜西寶雞市級農資聯盟按照“市級集采—縣域直供”模式,從生產廠家規模集采直接配送到田間地頭。目前,全市11家農資經營企業、156個農資經營網點均配備電話預約、服務上門、拆整零售、送貨到田等便民服務,確保“三夏”農資供應不脫銷、不斷檔。(記者 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