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會否成常態?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 (記者 李純)繼全面推進“加強針”接種后,中國官方近期開始了疫苗“混打”的序貫加強免疫接種。新冠疫苗加強免疫接種是否會成為常態?還需要打第四針、第五針嗎?……中國后續的免疫策略持續受到關注。
資料圖:市民在接種點接種新冠疫苗第三針加強針。 中新社記者 于晶 攝在全國政協委員、康希諾生物股份公司首席科學官朱濤看來,回答上述問題為時尚早,因為“每一個決策都是由那個時候的風險效益分析所確定的”。他表示,目前,人們對于新冠病毒疫苗效益的認識比較明確。中國部署序貫加強免疫接種是在充分掌握試驗數據的基礎上作出的嚴謹決策。
所謂異源免疫序貫接種,就是民間俗稱的“混打”,簡單來說就是先后接種出自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中國官方提出,完成全程接種3款滅活疫苗的目標人群,可以選擇重組蛋白疫苗或腺病毒載體疫苗進行序貫加強免疫。同源或序貫加強免疫接種,二選其一即可。
研究表明,同源加強免疫和序貫加強免疫都可以進一步提高免疫效果。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此前在一場官方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序貫免疫是免疫策略不斷完善的過程,是在科學證據基礎上提出來的一項決策。
中國為何在此時開展序貫接種?這一免疫策略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專家組成員邵一鳴此前指出,對于一些變異性很強又很難對付的病毒,經常采用序貫免疫的方式。
根據國內外試驗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疫苗序貫免疫的免疫原性結果良好,中和抗體百分之百陽轉,抗體滴度得到提高,可以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同時,其副作用較單獨使用相同或更低,沒有看到額外的副作用反應。序貫免疫的安全性、有效性已得到驗證。
疫苗的研發與使用離不開科技支撐。早在疫情發生之初,中國就已部署5條技術路線,即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同步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
資料圖:醫護人員正在抽取“三針”劑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CHO細胞),準備為選擇該種疫苗的市民接種。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相關科研工作目前進展順利,為疫情防控帶來助力。在3月8日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部長通道”上,中國科技部部長王志剛指出,中國已有3個滅活疫苗、1個腺病毒載體疫苗、1個重組蛋白疫苗附條件上市。mRNA疫苗與DNA疫苗的研發也取得積極進展,均已進入Ⅲ期臨床試驗。
就在本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了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的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附條件上市。這是中國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白疫苗,為序貫加強免疫接種增添了選擇。
同樣擴充抗疫“武器庫”的還有新技術疫苗。據王志剛透露,吸入式新冠病毒疫苗正在研究中,進展順利。這款疫苗正是由康希諾研發的吸入式腺病毒載體疫苗。
朱濤介紹說,這一采用新型給藥方式的疫苗,在臨床試驗中顯示的安全性和抗體水平均好于現有的肌注式疫苗,不良反應顯著下降,用于加強免疫可以將中和抗體水平提升10倍以上。他還透露,吸入式腺病毒載體疫苗的臨床試驗是在序貫接種的條件下進行的。
有了多條技術路線、多款疫苗儲備,中國民眾不必擔心“疫苗能否打得上”,但“后續是否還要打”成為不少人的關切。鑒于接種一段時間后出現的抗體水平下降,以及新冠病毒新變異株的不斷出現,有觀點認為,接受加強免疫接種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可能成為一種常態。
“打完‘加強針’后是否還需打第四針、第五針?這個問題目前還是個科學問題,還需要時間來回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全國兩會期間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新冠疫苗未來的接種策略將會根據病毒特性、疾病流行、疫苗特性等情況進行綜合研判。
截至當前,中國內地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超過31.6億劑次,全程接種率在87%以上。高福指出,通過接種疫苗建立起來的群體免疫能夠防重癥、防死亡。“現在還是呼吁大家要把疫苗打起來,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礎性疾病的易感人群。”
朱濤也認為,應該針對一些重點人群,包括老年人和有其他基礎性疾病的高風險人群進行加強免疫。中國開展序貫加強免疫是一項基于研究數據的嚴謹決策,可以發揮不同機制間的互補作用,帶來更全面、強效的保護,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