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開創性提出了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并對其內涵作出科學概括。2020年6月,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基本要求,為全黨深化認識并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指明了正確方向。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科學總結百年大黨組織建設的基本經驗,理性升華新時代我們黨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成功實踐,深刻回答了黨的組織建設具有方向性、原則性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構成內容完整、內涵豐富、結構清晰、邏輯嚴密的科學體系,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概念標識性概念,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的標志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史和無產階級執政黨建設史上,首次對黨的組織路線的內涵作出科學界定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在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作為指導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科學的理論指引,發揮著極端重要的作用。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等經典著作中對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宗旨、行動綱領、奮斗目標、策略原則等基本問題進行了科學闡釋,為無產階級政黨建設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指導原則。列寧在領導俄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創立了列寧主義,形成了完整的建黨學說。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一次飛躍,都伴隨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無產階級政黨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都會有力推動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豐富和發展。
組織起來,是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的一項基本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革命導師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斗爭中,始終堅持把無產階級組織起來成為獨立的政黨作為革命的先決條件,并鮮明提出“在階級對階級的政治斗爭中,組織是最重要的武器”“工人階級的力量在于組織”等經典論斷,為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沒有明確提出過組織路線這一概念,而是把進一步豐富和拓展這些理論的歷史使命留給了后來者。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原則建立起來的,從建黨之初就堅持把組織建設擺在突出位置,致力于建設一個組織嚴密的馬克思主義先進政黨。同時,我們黨是一個有著高度理論自覺、高度重視理論建設和理論指導的黨,在接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余年歷程中,努力用中國實踐、中國理論為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中國共產黨人的貢獻。早在1928年黨的六大決議中,我們黨就在無產階級政黨建設史上首次明確提出了“組織路線”的概念,并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不斷深化對組織建設規律的認識。但長期以來我們黨都沒有對組織路線的內涵作出理論概括,更多是從其重要性或與其他路線的關系的角度進行闡述,這也成為制約黨的建設成效的一個突出問題和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長期未解的重大課題。明確提出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這一概念并對其內涵作出科學闡釋,是我們黨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在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發展史上具有開創性意義,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首次明確組織建設的基本布局,實現了組織建設核心要素、主體內容的科學配置和有機集成
善于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謀勢、布局、落子,是習近平總書記一貫倡導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全局出發,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先后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豐富發展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體布局,確立了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管黨治黨的總綱,使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內在邏輯更加嚴密,收到了謀定落子、滿盤皆活的效果。
一直以來,我們黨都高度重視對黨的建設布局進行科學謀劃。黨的建設的百余年歷史,就是一部不斷適應形勢任務變化和實踐發展要求,探索和完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歷史。在這一進程中,我們黨對組織建設基本布局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在繼承中發展的漫長過程。歷史上,黨的組織建設的主要內容和核心要素在黨的工作全局以及組織路線中的擺布是不平衡的。由于干部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組織建設強調較多的是干部工作,甚至很大程度上是用干部路線來指代組織路線。1938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任人唯賢”的干部路線,1957年毛澤東同志在黨的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各行各業的干部都要“又紅又專”,“任人唯賢”“又紅又專”分別成為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初期組織路線的代表性詞匯。1994年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強調要著重解決好黨的組織建設,特別是要解決好堅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培養和選拔德才兼備的領導干部等3個方面問題。2002年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明確提出“黨管人才”,首次把人才工作納入了組織工作的布局。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從黨的路線高度明確了組織建設的基本布局,豐富和拓展了黨的組織路線的內涵,科學回答了新時代黨的組織建設的主體內容、核心要素、工作重點等重大原則問題,既具有全局戰略高度,又突出了工作的重點和抓手。
在黨的組織建設的基本布局中,“一個重點兩個著力”這三方面內容不是簡單的并列關系,而是既各自獨立、各擔職能、自成系統,又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支撐,構成內在統一、相互貫通的有機整體。組織體系是我們黨實現全面領導和全部工作的物質基礎,在組織建設基本布局中居于基礎性地位、發揮支撐性作用,決定著我們黨能否站得牢、走得穩。干部和人才是我們黨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的決定因素和戰略資源,二者構成了組織建設基本布局的兩根支柱。其中,干部隊伍建設關系我們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是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的決定性因素,決定著我們黨能否實現長期穩定執政,決定著偉大事業能走多遠;人才隊伍建設體現我們黨的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能力,為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凝聚強大合力、注入不竭動力,決定著偉大事業能登多高、走多好。實踐中,必須統籌謀劃、協同推進,靠嚴密組織體系選干部、聚人才,靠高素質干部和優秀人才強組織、干事業,推動三個核心要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高整體質量,發揮整體效能。
首次從黨的路線高度對思想建黨和組織建黨有機結合作出部署,深刻揭示了我們黨的組織偉力的思想根源在于科學理論指導和科學理論武裝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組織是‘形’,思想是‘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既要‘造形’,更要‘鑄魂’。”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黨員干部、為全黨立心鑄魂聚力,是我們黨抓自身建設的優良傳統、成功經驗和獨特優勢,也是確保全黨始終保持統一思想、堅定意志、協調行動和強大戰斗力的根本保證。
我們黨高度重視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從成立之初就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武裝全黨、指導實踐。1929年召開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的根本原則。1942年開始的延安整風運動,是一次思想建黨的生動實踐,通過整風,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普遍提高,實現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空前統一,為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勝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礎。改革開放以來,在我們黨探索完善黨的建設總體布局的進程中,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一直作為相對獨立的兩個核心要素并列存在,互為前提、互為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提出“堅持組織建黨和思想建黨有機結合”的嶄新命題,并在新時代管黨治黨的實踐中推進落實,取得明顯成效。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開宗明義提出“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明確了組織建設的指導思想和首要任務,深刻揭示了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黨的路線層面的邏輯延伸。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新時代指引中國發展方向的精神旗幟、理論武器,是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指針、行動指南。踏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新征程,我們必須堅持組織建黨和思想建黨有機結合,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全局的總綱,堅持把黨的科學理論指導貫穿黨的組織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確保組織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把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作為首要任務,用思想偉力激發組織偉力,通過組織偉力展示思想偉力,不斷鞏固好、發展好、發揮好黨的組織優勢,切實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偉大事業的實踐力量。
突出強調組織建設的體系化要求,實現了由重視要素建設向更加重視系統建設、發揮系統功能的重大躍升
堅持系統觀念,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內容,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具有基礎性、標識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運用系統觀念去分析解決問題,并深刻指出“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
我們黨是以組織的形式存在和發展的,從建黨之初就深刻認識到“黨的力量來自組織”,從而高度重視從組織上去擴大和鞏固黨。但是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們黨把組織建設的重心主要放在各領域基層組織建設上,很多時候甚至用“基層組織建設”來指代“組織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抓好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的嶄新命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在黨的建設總體布局和黨的事業全局中的基礎性、關鍵性地位,深刻闡明了黨的組織體系的架構功能和建設重點。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明確提出“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突出強調體系化建設的要求,是對黨的歷史上重視基層組織建設的創造性繼承和發展,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黨的組織路線層面的具體運用。
黨的組織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黨的組織體系既包括健全的組織架構、宏大的黨員干部人才隊伍,還包括完備的組織制度、嚴格的組織紀律,是一個要素完整、架構清晰、布局科學的有機體。組織體系的每一個要素在體系中都處于特定位置、具備特定功能、發揮特定作用,且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實踐中,必須增強系統思維、全局觀念,落實體系化建設要求,堅持增加數量、擴大規模與優化結構、提升功能、發揮作用有機統一,既高度重視組織體系社會覆蓋的廣泛性,也高度重視處理好組織體系內部的架構設置、職責定位、結構比例關系,進一步嚴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架構,推動組織要素有機融合、組織功能持續優化、組織效能整體發揮,確保我們黨始終保持強大政治領導力和廣泛社會號召力,更好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
突出強調選人用人的政治標準,體現了組織路線的價值引領和時代特征
治國之要,首在用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統治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執政黨的選人用人導向,取決于執政黨的性質宗旨,決定著一個政權的體制吸納力、制度整合力和政策執行力,不僅是其黨內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全社會具有價值引領作用,對社會文化產生決定性影響。
我們黨從創立之初就高度重視隊伍建設,堅持以嚴的標準發展黨員,以正確導向選用干部。早在1938年,毛澤東同志就明確:“共產黨的干部政策,應是以能否堅決地執行黨的路線,服從黨的紀律,和群眾有密切的聯系,有獨立的工作能力,積極肯干,不謀私利為標準”。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我們黨又提出了干部隊伍建設的“四化”方針,強調要“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新時代好干部標準和“三嚴三實”“四有”“四個鐵一般”“五個過硬”等干部工作的標準要求,極大豐富了黨的干部工作的內涵。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選人用人方針,突出“賢”的主導作用、“德”的優先地位、“才”的不可或缺,標準更加具體、導向更加鮮明,回答了以什么樣的標準選人、選什么樣的人的原則性問題,立起了新時代的風向標。同時提出“著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著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突出強調培養干部要堅持政治標準和實干導向、集聚人才要注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高度凝練新時代新征程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對干部、人才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是選人用人方針在干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具體體現。
任人唯賢的用人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干部路線。由于“賢”這一概念的相對抽象性,對于其具體標準、要素條件因時不同、因事而異。隨著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賢”逐漸被具體化為德和才兩個大的方面。“任人唯賢”從原則層面規定了選人用人的方向;“德才兼備、以德為先”是“任人唯賢”的具體化,從操作層面明確了選人用人的要素條件。德與才是互相聯系、不可偏廢的完整統一體,突出強調以德為先,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領導干部的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示范性意義,對于確保黨和人民事業健康持續發展而言,是首要、先決性條件。選人用人突出政治標準,兼顧能力素質,體現了時代特征、實踐要求,有利于激勵廣大干部人才政治品德過得硬、干事創業勇擔當,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價值導向,最大限度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來。
突出強調組織路線服務政治路線的根本目標和價值取向,深刻闡明了黨的建設、黨的領導和偉大事業之間內在統一的獨特政治優勢
黨的組織路線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黨的政治路線作為黨在一定歷史時期全部工作的總路線,是確立組織路線的前提;而組織路線并不只是消極地反映和適應政治路線的要求,正確的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正確政治路線,同時對政治路線的制定和執行產生積極影響。
我們黨在建黨初期就充分認識到黨的建設是為黨的事業服務的,認識到黨的領導是事業成功的根本保證,并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形勢任務發展變化和政治路線的需要,制定并堅持正確的組織路線,提出并完成組織工作的任務,保證了黨的正確政治路線的貫徹執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等重大論斷,從理論上闡明了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統一、不可分割是一種巨大、獨特的政治優勢。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為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堅強組織保證”,指明了黨的組織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對新時代我們黨以治黨引領治國、以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這一政治邏輯的高度凝練和時代表達。
面對“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相互影響的新的時代背景,我們黨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堅強領導核心,就必須搞好自身建設,確保黨始終具備領導偉大事業的能力,并切實擔負起這項重大政治責任,真正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個政黨。黨的領導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體現在堅持科學理論指導,堅持黨管干部和黨管人才原則、選好人用對人,確保黨和國家的事業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上;體現在組織體系上下貫通、執行有力,黨中央決策部署得到堅決貫徹執行,“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實到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干部的實際行動上。貫徹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歸根到底是為了把黨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領導人民把國家治理好,最終價值都應該體現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上。
(執筆:尤文虎、鄭敏、張經緯)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4日 09 版)